协会简介
江苏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以下简称省发协)的前身是江苏省书刊发行业协会,成立于1994年9月15日,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7年7月10日进行了换届改选,并经原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同意,省民政厅批准,江苏省书刊发行业协会更名为江苏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2017年6月26日召开了省发协第三次会员大会并进行换届改选,2022年11月24日召开了第四次会员大会并进行换届改选。目前拥有会员250人,常务理事27人,其中会长、副会长11人、秘书长1人,理事81人、一般会员142人。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江苏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接受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的指导。
会员登录
公告通知
(2017年第2期)读书会如何用好O2O打造社交平台
如何与读者形成良性互动,给读者提供最需要的优质产品,是出版社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出版社要帮助读者接触到高质量内容,引导他们读书;另一方面,作者作为内容的创作者,最了解一本书的亮点在哪里。但是目前这三者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
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作者来讲述创作的艰辛和感受,答疑解难;让读者来发表心得体会;编辑则成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互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对此,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办公室主任助理高寅说:“我们需要一个平台,让读者、作者、编者三方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交际、交易,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良性互动。这就是人民社建设读书会社交平台的初衷。”
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打造专享读书服务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最大的特色是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联动,探索出线上阅读和线下交流的O2O模式。
图文直播+专题策划,线上平台坚持“内容为王”。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线上平台于2015年8月26日上线,包括“读书会”社交平台(www.dushuhui423.com)和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号(rmcbsdsh)。截至目前,读书会社交平台入驻名家、团体、出版社、兴趣读书会千余家,注册人数近81万人,访问量2700万余次,发布各类资源2万余条,发布新书2500余种,实现了新书发布、话题讨论、限时阅读、直播间、活动报名、书摘书评、阅读快讯、社交圈、今日推荐、公开课等基本功能。微信公众号总阅读数超过210万次,关注人数超过3万人。
当然,交出这份满意答卷的背后,是因为线上活动的创新性与多元性。第一,视频图文多元直播,截至目前,读书会已举办13场视频直播,包括读书会线下系列活动直播,《七个孩子话雷锋》《泰戈尔作品全集》新书首发式视频直播等。“视频+图文”的多元直播方式,拉近了读者与读书会之间的距离,将读书会的
线下活动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提高了线上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第二,打造系列品牌栏目,加大、加深与社交平台用户的互动。例如,“好好学习:知悉热点时事,提升理论水平”等。第三,重磅推出专题策划,坚持“内容为王”,诸如“长征”图书主题展等,契合热门话题,提升影响力。
读书会+公益,线下活动延伸品牌影响力。“读书会”社交平台主编张皓俞告诉记者,读书会线下活动以“读好书·做好事”为宗旨,而且,线下活动的开展,与其他平台或机构共同合作,效果明显。截至目前,读书会线下活动已举办99期读书会活动、1次观影活动、5次公益活动、2次调研活动,先后走进中国科学院、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等机构,并走向福建建阳、浙江宁波、陕西延安等地。“把书读出来”“亲子阅读”“公益一刻钟”“换书易书”“相亲读书会”等已成为品牌活动。以“公益一刻钟”为例,利用每期读书会开始前的15分钟,对一个公益组织或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宣讲。目前已经进行过宣讲的公益组织或志愿服务项目包括“爱心衣橱”“早产儿联盟”“大爱清尘”“众心公益”等。
构建平台产业链
品牌营销持续发酵
在“读书会”社交平台的打造上,人民社狠下功夫。如何让读者快速定位,如何让更多机构参与到平台中?“读书会”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高寅谈到,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读书会”社交平台,人民社与百度和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读书会社交平台全球排名由1400万余位上升到150万余位,百度网盟会在5000多家网站推出读书会广告,精准定位用户群,让喜欢读书的人能更快找到读书会社交平台。
同时,平台抓住跨界融合的机遇,既面向市场又以公益为主线,打造全国首个专门推动全民阅读、大众读书的公益项目,为高端读者、特殊读者群体量身定制文化套餐、提供专享读书服务。尤其是公益项目的打造,让公益与读书牵手,比如编辑出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丛书”,开展“公益一刻钟”,去公益机构做志愿服务等,将读好书与做好事有机结合。
对于“读书会”的未来发展,人民社将逐渐完善其功能,并进行深入挖掘。张皓俞从7个角度向记者进行阐述。第一,做好“读书会”社交平台运营维护工作,准备网站升级开发,并开发手机适配网页(WAP)和手机移动客户端(APP);第二,继续维护好“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策划更多读者喜爱的主题读书活动;第三,深入拓展线下读书活动,为整个出版行业服务;第四,发起成立全国性质的读书会组织;第五,充分发挥读书会研究中心的研究作用,为读书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理论支撑;第六,继续培养一批数字化专业人才;第七,探索读书会发展新模式,为出版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助力,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